2021-02-27 分类: 网站建设
借助电商商城平台 闯出脱贫新路
肃南县电子商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在整理展品。肃南县通过政策扶持、技术培训、平台打造,有效推动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盛学卿
两当县杨店镇的蜂农在摆放蜂箱。杨店镇依托网络优势,大力发展电商商城平台,将优质蜂蜜、木耳等土特产远销到了国内外。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张子恒
“苹果快递”:打通致富“最后一公里”
早春的甘谷大地,乍暖还寒。清晨时分,白雾笼罩着四周的大山。山间的小路上,一个骑着摩托车的身影正在匆匆前行。
骑车的人岁数不大,皮肤黝黑,他脚下的摩托车轰轰作响,公里表却早已经跑坏了……工作不到3年的时间里,这样的路,他和他的摩托车足足跑了4万多公里。
“春天舒服多了。要是冬天赶上下雪,一个半小时还不一定能到单位呢。”半个小时后,摩托车停在白家湾乡邮政代办所门口,年轻人一边开门一边说:“不管天气咋样,我们都不能拒办业务,这是原则。”
说话的年轻人名叫艾胜,31岁,甘谷县邮政局白家湾乡邮政代办所的负责人。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洪文泉
邮递员艾胜的“新任务”
2016年,甘谷县深入推进脱贫攻坚,结合邮政局特有的基层物流资源,在全县建起15个乡级邮政代办所,开展电商扶贫。原本就对物流和电商十分感兴趣的艾胜,应聘来到了白家湾乡邮政代办所。
“别看地方小,活儿可不少。”艾胜负责的代办所面积不大,4层货架上摆满了需要投递的报纸、信件和快递。每天上午,他都要将报纸和信件整理分类,同时接待来所里办理投递业务的村民。下午三点代办所下班后,艾胜就要开始骑着摩托去各村送邮件了。
“以前的工作很简单,就是发报纸、送邮件。脱贫攻坚开始后,我们有了更重要的任务。”艾胜说的“重要任务”,就是帮周边果农寄送“苹果快递”。
白家湾乡,位于甘谷县南部浅山地区,下辖21个行政村。由于平均海拔只有1600多米,这里的农民一直以来就有种植苹果的传统,苹果的品质也非常好。近年来,当地政府依托产业扶贫政策,大力发展苹果、花椒产业,村民们种植热情很高。2017年,仅苟家村一个村,苹果年产量就有400多万斤。
可是谁曾想,到了丰收季节,看着压弯枝头的苹果,果农们却高兴不起来:“这么多果子卖到哪里去?”
脱贫攻坚的“新动力”
如何打通群众脱贫致富的“最后一公里”呢?
甘谷,山大沟深、村落分散,几大物流公司的代办点只设在县城……于是,甘谷县邮政局就主动担负起了建设物流入村、电商扶贫的重担。
要打破传统,在甘谷大山里搞电商这样的“新业务”,传统的邮递员不太懂,山里的群众更不懂。为了在乡镇建立邮政代办所,县里招来一批像艾胜一样的年轻人负责电商业务;为了让村里的群众了解电商,邮政系统职工挨个去村里办电商培训讲座。
“第一次听村里大喇叭喊讲座的时候,好多村民跑来问我电商是干啥的。”三十铺村文书蒋建文说,我自己也不懂,就记住了一句话:“就是帮大家把苹果卖得更远、卖得更好。”
一句话打动了果农们的心。当年秋季苹果丰收,附近的果农们纷纷来寄件,坐班车的、骑三轮的、哪怕是骑自行车的,也要捎上两箱苹果来卖。
为了方便群众,临时代办点有时设在路边,有时甚至设在果园里,每天送来的苹果,都装箱当天运走。邮政局的优惠政策让大家节省了一部分包装和邮费开支,果农们发现,通过电商把苹果卖去外地,每斤竟然能多出1元钱的收入。
电商扶贫的“新探索”
“多卖一箱苹果,群众就多一份收入。”艾胜说,为了帮助果农致富,邮政局专门从县里请来果树专家、银行职员到村里讲授果树修剪和防范电信诈骗的知识讲座,去年一年就办了十几场。为了推广当地苹果,员工们不仅在邮政局的购物APP上推广当地苹果,连朋友圈里发的也都是卖苹果的信息。
去年的霜冻天气,致使甘谷县苹果大面积受灾减产。为了让群众降低损失,邮政局不仅给贫困户提供邮费6折优惠,还统一制作了50万个纸箱免费配送,这样下来,每一斤苹果群众可以多收入将近3元钱……原本受灾减产的白家湾乡,寄件量不但没降,反倒大幅上涨,突破了1万箱。
在大家的努力下,“苹果快递”的优势逐渐显现。有了去年的成功经验,县邮政局今年决定要在全乡21个村里都办起临时代办点。年前,艾胜负责的白家湾乡也率先建起了4个村级代办点,每个代办点都能辐射周边好几个村子。
“这里苹果资源还很丰富,我们的业务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今年,为了解决业务员人手不足的问题,甘谷县邮政局又招聘了一批懂电脑、有责任心的年轻邮递员,分配到各乡镇代办所,艾胜终于盼来了两位新搭档。
“眼下,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抓紧把剩下几个偏远村子的代办点建好,让更多的群众加入进来。”艾胜说,“希望今年是个丰收年,让咱白家湾的果农们赶紧富起来。”
电商企业:扶贫之路越走越宽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杨唯伟
三月中旬,来到位于会宁县电商服务中心的陇禾轩电子商务服务有限公司,眼前是一片忙碌的景象。
只见十来名员工正坐在电脑旁,熟练地操作着淘宝、京东等后台,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当地贫困群众生产出的农特产品卖向全国各地。
最初,陇禾轩电商公司的成立,只是为了将自己的产品卖出去。后来,却通过参与一次次电商扶贫行动,让全县各种农特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成为当地电商扶贫的坚实后盾。
这家电商企业的故事,还得从头说起。
“开始,我们向农户收购地达菜,然后清洗晾晒加工后出售,都是在线下卖。随着电商越来越火,我也想通过网上销售,扩大销售渠道,同时提高产品的利润。”陇禾轩电商公司总经理史英说着进军电商行业的初衷。
2017年,史英在已成立的农业公司的基础上,创办了陇禾轩电商公司,开始向电子商务领域发展。
“开个网店容易,可要在网上把东西卖出去不容易。做好运营是关键,所以要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史英说,与以前自己的农业企业不同,陇禾轩电商公司的员工基本都是以80后、90后为主,都有着丰富的电商从业经验。
“在网上销售以后,地达菜的利润提高了20%。”史英说,因为销路扩宽了,利润增加了,拾捡地达菜的农户收入,也得到了提高。
“去年年初,公司收我们的地达菜是18.5元一斤,年底涨到了一斤26.5元。价钱涨了,每次能多好几百元,捡起来当然更有劲了。”经常为公司送地达菜的农户张彩秀说。
地达菜在网上的成功销售,让史英不再仅仅满足于销售自己的产品。
“会宁的农特产比较多,我们对接了一些合作社和企业,把小杂粮、亚麻油等农特产品都上架了。”史英介绍说。
随着不断的探索,陇禾轩电商公司的自身能力得到迅速提升,在当地电商扶贫领域也开始发挥起重要作用。
2018年,因为雨水好,会宁县的马铃薯喜获丰收。为提升农特产品影响力,稳定马铃薯市场价格,会宁县自当年9月23日开始开展了“会宁马铃薯线上促销活动”,以每斤1.5元的价格收购农户家中符合标准的马铃薯,通过网络销售出去。
在活动中,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负责收购工作。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白银分公司、陇禾轩电商公司等当地电商企业,则利用其成熟的交通运输网络和网络运营平台,负责马铃薯的销售。
“我们主要通过微信的陇惠商场,将马铃薯销售出去。在去年的活动中,我们销售了1.85万件马铃薯,占总网销交易量的48%。”史英颇有些自豪地介绍道。
此外,陇禾轩电商公司还积极参与到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对会宁的对口帮扶活动中。
据了解,去年,会宁县进一步推进东西部协作工作,与中投公司合作,建立“中投扶贫专区——会宁扶贫馆”。
去年10月底开馆后,陇禾轩电商公司就负责起对产品的采集、代发、上线、售后服务等方面的运营。
“中投公司帮扶我省四个县区建立了京东扶贫馆,截至目前,四家扶贫馆累计销售额约1300万元,其中会宁扶贫馆销售额约900万元,位居第一。”会宁县电商服务中心主任王维平说,取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中投企业的对口帮扶支持,也离不开陇禾轩电商公司这样的坚实后盾。
同时,陇禾轩电商公司还积极参与到当地电商培训的工作当中。“我们去年培训了约1100人次,帮助农户了解电商,最重要的是为电商从业者、农村电商站点的负责人提供指导。”史英说。
在会宁,如今像陇禾轩电商公司这样,在电商扶贫中起到重要作用的企业在不断增多。
为了更大地发挥出这些企业的作用,去年,会宁县电商服务中心面向全县择优选拔了有上行能力、有规模、有影响的电商服务企业入驻电商服务中心,为全县电商从业者、农村电商站点合伙人提供服务。
“去年入驻的服务企业结对全县16个乡镇,对150多个农村电商服务站点进行代运营或培训,使众多农户家的苦苦菜、冬小麦粉、豌豆荚、小杂粮、地达菜、胡麻油等实现了网销。”王维平介绍说。
此外,入驻电商企业还依托其人才服务优势,采取“电商企业+农户”的方式,帮助8位建档立卡贫困户在网上销售扁豆、豌豆荚、胡麻油、粉条、地达菜等共1.6万斤,增加贫困户收入15.66万元。
“这些电商企业,如今成了咱会宁电商扶贫的坚实后盾。”王维平感慨地说。
巧手慧心 勤劳致富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薛砚
春光明媚,来到定西市安定区的一家名为“定西巧手创意馆”里,几位妇女正围坐在一起,认真地串珠、编织。在她们手指灵活地翻飞下,一件件精致漂亮的串珠枕头、绒布鞋渐渐显现出了模样。
31岁的安定区?口镇?口村村民马耀琴就是她们其中一员。以前,她丈夫常年外出打工,维持家里的生计,马耀琴则主要负责在家照顾好公婆和两个年幼的女儿。
2016年,丈夫打工时不慎摔伤了腿,不仅没办法再外出打工,连重体力活也干不了了。没了稳定收入,一家老小的生计成了问题。
马耀琴想打工挣钱补贴家用,但家里老人孩子需要她照顾,况且自己没有什么技能,想找一份能挣钱、离家近的工作谈何容易?
一次偶然的机会,马耀琴认识了王国英母女俩,她们问马耀琴:愿不愿意跟着她们一起做手工艺品挣钱?
原来,王国英的女儿陈文胜在安定区开着一家手工艺品门店,店里的串珠枕头、毛核桃坐垫、手工刺绣这几年销量一直在上涨。陈文胜说,这种传统手工艺品,不仅本地人喜欢,不少外地来的游客也对此情有独钟,因此她想进一步增加产量,让这些精巧的定西手工艺品走向更远的地方。
2015年3月,在定西市妇联的协助下,王国英母女俩成立了豆豆珠编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了5名妇女开始以计件的方式制作手工艺品。
定西市的手工艺品市场较小,陈文胜觉得通过网络平台销售产品会更有前景。
2016年,合作社入驻到了定西市安定区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陈文胜和其他创业者在这里接受了多次电商知识、网络营销、网货供应等培训。不仅如此,服务中心还提供全面的物流配送、融资贷款、商品注册、营销推广等咨询服务,让豆豆珠编农民专业合作社这样刚刚起步的创业团队发展电子商务没有了后顾之忧。
于是,陈文胜在?口镇?口村设立了一家门店和工坊,命名为“定西巧手创意馆”。
定西巧手创意馆成立当天,定西市妇联还邀请到全市7个县区知名的传统手工艺品匠人,让他们带着自己的作品在馆内进行展销。陈文胜便抓住这个机会,与他们达成长期合作协议,把他们的手工艺品引入定西巧手创意馆。
现在,陇西的布鞋、渭源的泥人、通渭的刻盘摆件都可以在定西巧手创意馆里买到,它们还汇聚在一起,通过网络销售平台,进入了更大的市场。
今年第一季度,定西巧手创意馆仅在网上的销量已达到115件。
电商,让合作社的生意越做越好。附近村镇的妇女都积极加入合作社,农闲时间领作品任务回家完成,既能照顾好家,也能多挣一份收入。马耀琴2016年加入合作社时,合作社不足10人,2019年合作社已发展到了20余人,其中11名都是贫困户,每月完成各类手工艺品上百余件,计件收入在300元到500元之间。
马耀琴现在不仅做手工艺品,还负责店内的营销,每个月有900元的基本收入,完成更多的作品还能挣得更多。丈夫也有了一份稳定的保安工作,家里的生活又步入正轨。而最让马耀琴欣慰的是,自己不再只是围在灶台前的家庭妇女了,而是一名靠勤劳致富的手艺人了。
“在这里打工,离家又近,给公婆做饭,送孩子上学都不耽误。工作时间也灵活,产品在家里也可以做,多了一份收入,家里人都开心。”马耀琴笑着告诉记者,“现在我还帮着店里做电商业务,电脑的技术也学了些,每天和客户网上沟通、帮着寄送产品,很有意思。”
陈文胜说:“加入电子商务创意园区后,更多的人了解到了我们定西的传统手工艺品,随着销量的增加,妇女们的收入也会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加入到我们合作社,靠勤劳的双手致富,这是我们最愿意看到的。”
标题名称:借助电商平台 闯出脱贫新路
本文地址:/news22/103272.html
成都网站建设公司_创新互联,为您提供网站建设、网站设计公司、网站维护、网站营销、电子商务、面包屑导航
声明:本网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用户投稿、用户转载内容为主,如果涉及侵权请尽快告知,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电话:028-86922220;邮箱:631063699@qq.com。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转载时需注明来源: 创新互联
猜你还喜欢下面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