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上,没人知道你是条狗”。(On the Internet, nobody knows you’re a dog。) 1993年,当美国著名杂志《纽约客》的漫画家彼得·施泰纳(Peter Steiner)画下那幅脍炙人口的漫画时,互联网还远远没有普及。他根本没想到这句漫画配词会在后来受到如此广泛的引述,更不会想到匿名性会成为互联网文化的一个基本特性。
实名社交主宰在互联网的最初十年,匿名一直是网络的基本特征和重要吸引力。通过匿名的虚拟身份,用户在互联网上获得了其他媒介所不具备的自由特性,为用户提供了一个现实生活之外的网络空间,也给他们带来了在匿名基础上的平等身份。从电子邮件到各种论坛与聊天室,网民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接触互联网,开始了一种全新的社交方式,他们的生活也从此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但在互联网进入社交网络时代之后,实名社交逐渐成为了主流。Facebook和谷歌推崇实名注册,认为基于实名的分享是社交网络的基石。用户基于真实身份在互联网上分享自己的生活,与同样真实的网络好友进行互动。即便是支持匿名注册的Twitter和微博,也通过身份认证等方式鼓励用户提供更多完整信息,实现部分实名社交。
实名制的好处显而易见。实名社交使得用户必须对自己的网络言行负责,由于Facebook这样的社交网络上也是实名好友,所以他们可以更加放心分享自己的生活片段,促使他们更多地与网络好友进行互动。
在社交网站这方面,实名注册制提供了用户的完整资料,给广告主提供了精准广告投放的可能性,也为Facebook和谷歌等互联网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广告价值与营收。《Facebook效应》一书的作者大卫·柯克帕特里克(David KirkPatrick)认为,实名制是Facebook从诸多社交网站中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
但实名制也给用户带来了隐私的问题,这也一直是外界对谷歌和Facebook挥之不去的担忧。在去年美国国家情报局(NSA)的棱镜门曝光之后,这个问题显得尤为敏感。用户不仅担心自己的身份信息、兴趣爱好和联系方式被网站用于广告,更不愿自己的通讯记录被政府监控。而用户信任度则是Facebook等网站的生存关键。
匿名社交需求在去年曝出的棱镜门中,除了Twitter和亚马逊,谷歌、Facebook、雅虎、苹果、微软,人们所熟知的美国主要互联网公司几乎都卷入了这场美国政府监视网民活动的丑闻。或许是为了洗清关系给用户带来信心,Facebook创始人兼CEO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才公开表示,自己就监视问题向总统奥巴马抗议,认为监视活动已经影响到了Facebook的业务。
对当前已有社交网络的失望,又或许是腻烦情绪,促使网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用户开始寻找新的平台,而匿名平台成为了他们的新宠。如果说实名意味着责任与信任的话,那匿名就代表着自由与轻松。在实名的情况下,网民的线上与线下人格会基本一致,只是表达方式和表达意愿的差别。而匿名则让他们可以更加自在地表达出他们在线下不方便、不可能说出的话,释放他们在线下的隐藏人格和生活压力;当然,这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言论自由范围内。
从某种意义上说,SnapChat这样阅后即焚的应用之所以会大热,获得超过30亿美元的估值;也是因为聊天记录会自动删除,给用户消除了后顾之忧。这样无负担的社交方式尤其适合更有激情和冲动的青少年用户。相同的道理,诸多新出现的匿名社交产品也迎合了无负担的用户心理,同样成为学生们的新宠。
另一方面,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私密花园,有着不愿为人所知但又希望表达的各种想法。负能量吐槽就是人本性的一种需求。现代人活在巨大的生活压力中,每天都会遇到很多烦心事,而这些负面情绪也需要一个安全隐秘的渠道来发泄。而吐槽更需要互动,因此匿名社交就顺应了用户在Facebook等常规社交网路之外的另一种黑暗社交需求。
对一些敏感话题的不同态度,对身边人与事的吐槽情绪,这些负能量内容并不适合在Facebook这种平台上发布,因为这会影响到他人对自己的评价。社交网络用户们需要一个安全的、隐蔽的、匿名的平台,给自己在Facebook等常规平台之外重新寻找一个不一样的空间。在过去的一年,诸多匿名社交应用与网站应运而生,受到网民们的热捧。
每年春季在美国德克萨斯州举行的西南偏南艺术节,都是各种最新网络产品的展示会。Twitter、Foursquare等诸多社交网络产品都是从这里获得年轻用户的普遍关注,开始随后的急剧增长之路。而在今年的西南偏南艺术节上,Whisper和Secret这样的匿名社交应用成为了最新关注热点。
吐槽传谣神器Secret是近期在硅谷非常热门的一款匿名分享社交应用,两位创始人来自谷歌和Square。应用功能正如名字所示,意在让用户可以安全隐秘地说出自己心里的秘密,以匿名方式在朋友之间发布信息,这里更像是一个匿名版的Facebook。要猜测一条信息来自哪位朋友,就只能通过内容来猜测了。
Secret没有公布具体用户数,但透露目前有75%的拥有5位好友的用户会每天登录,而月活跃用户比例则高达90%,很多用户会每天登录数次。这款应用获得关注主要是得益于硅谷的创业者和风投们。他们经常在Secret散布一些关于创业公司收购的传言,有真有假,但却受到了业界与媒体的密切关注,甚至需要当事者出面澄清。当然,其中也不排除有当事人故意放出风声来炒作的可能性。
Secret的估值增长速度更加令人吃惊。这款目前只有iOS版本、发布时间只有1个半月的应用在新一轮融资中的估值就已经达到了5000万美元。据TechCrunch报道,Secret昨天宣布融资860万美元,由谷歌风投领投,投资者还包括了KPCB和艾什顿·库彻(Ashton Kutcher)的A-Grade等知名风投。
Whisper与Secret稍有不同,范围不再仅限于好友之间,而是一个匿名信息的公开平台,用户无需担心自己的身份泄露,还可以与陌生人进行私信互动。从属性上来说,Whisper更像是一个移动版本的网络论坛,但Whisper创始人迈克尔·海伍德(Michael Heyward)把自己的应用比作是另一个Twitter。有趣的是,他和SnapChat的创始人曾经是高中同学。
Whisper的数据显示,平均每个用户每天会在Whisper上浏览25分钟,这个用户粘性已经接近了Facebook。他们目前已经有数百万用户,用户群主要介于18-24岁。这款只有不到两年历史的应用,其最新一轮融资3000万美元,估值就飙升到了2亿美元;而他们半年前才刚刚完成2100万美元融资,其增长速度之快令人惊叹。
除了Whisper和Secret这两款热门产品之外,目前引起关注的还有点评男性应用LULU、吐槽神器Admonymous、Social Number、Spraffl等诸多其他匿名社交产品。其中不少应用都与地理位置服务相结合,用户可以与自己附近的人就某个共同话题进行吐槽与评论。在Spraffl这样基于地理位置的吐槽应用中,用户不需要关注也不需要粉丝,他们只需匿名发送自己的信息,然后得到周边有同感用户的回应。
发展问题与风险或许在实名制的Facebook主宰社交网络数年之后,网络社交正再次回归到最初的匿名特性,让用户可以更加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实名社交的时代已经过去,但在可预见的未来,Facebook这样的实名社交与Whisper为代表的匿名社交会并存,满足用户的不同表达与分享需求。即便是Facebook也开始认真审视诸多匿名社交产品给自己带来的冲击,扎克伯格近期接受采访时已经暗示,Facebook可能会在未来产品中加入匿名功能。
匿名社交也面临着自己的问题。目前的诸多匿名社交产品的主要用户群都是青少年和硅谷极客们,这类特定需求产品或许并不适合所有用户群体。由于用户处于匿名状况,此类应用的盈利模式也存在着疑问。但在硅谷目前估值飙升的当下,发展用户基数以及维持用户粘性成为了创业者最为关心的问题,而如何盈利则是留给未来的小事。或许在匿名社交领域或许不会出现Facebook这样的社交帝国,但如果做到应用小而美,估值一样可以达到SnapChat这样的数十亿美元级别。
道德风险则是另一个关键问题。当人们可以隐藏身份的时候,固然满足了真实表达想法的需求,但副作用就是各种谣言与恶毒话语的泛滥。如何在保证正常匿名表达的同时,控制恶意的虚假的负面言论,尽量避免诽谤谣言、煽动言论以及人身攻击,也需要诸多匿名社交应用认真考虑与解决。在中国市场,这个问题可能会显得格外重要。
如果彼得·施泰纳现在再创作一副漫画,或许他的配词可能有所改变,“在互联网上,是人还是狗,都取决于你自己”。
本文来源于成都网站建设公司与成都网站设计制作公司-创新互联成都公司!
本文题目:人性的另一面:匿名社交的回归
路径分享:/news6/323856.html
成都网站建设公司_创新互联,为您提供品牌网站设计、网站建设、网站内链、软件开发、全网营销推广、网站策划
广告
声明:本网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用户投稿、用户转载内容为主,如果涉及侵权请尽快告知,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电话:028-86922220;邮箱:631063699@qq.com。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转载时需注明来源:
创新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