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数据仓库技术思路,有效收集整理系统数据,为逐步实现知识管理和数据分析应用提供数据基础。作为一种理想的数据加工及存储模式,数据中心的建立将为管理中心的数据整合及有效利用提供了基础,为产品数据管理和决策分析应用提供数据支持。
作为日常使用极为频繁的互动平台,可通过业务管理服务平台在前台(访问界面)对后台各数据进行集成访问,包括各类统计报表的展现和传递,基于权限控制体系对各后端数据进行受控安全访问和传递,与其他信息系统实现数据集成,互为补充,满足集成需求。
Web services是一种能够被描述并通过网络发布、发现和调用的自包含、自描述、松散耦合的软构件。在Web services体系中,所有的应用实体都被抽象成服务。其中包括三个实体和三种操作。
三个实体:(1)服务提供者(Service Provider)。从商务角度看它是指服务的所有者,从体系结构上看它是指提供服务的平台。(2)服务请求者(Service Requester)。从商务角度看它是指需要请求特定功能的企业,从体系结构上看它是指查找和调用服务的客户端应用程序。(3)服务代理(Service Broker)。它是指用来存储服务描述信息的信息库(Repository)。服务提供方在这里发布他们的服务;服务请求方在这里查找服务,获取服务的绑定信息。
三种操作:(1)发布。服务提供者需要首先将服务进行一定描述并发布到注册服务器上。在发布操作中,服务提供者需要通过注册服务器的身份验证,才能对服务描述信息进行发布和修改。(2)查找。服务请求方根据注册服务器提供的规范接口发出查询请求,以获取绑定服务所需的相关信息。在查找操作中,一般包含两种查找模式:一种是浏览模式(Browse Pattern),即服务请求方可以根据通用的分类标准来浏览或者通过一些关键字来搜索,并逐步缩小查找的范围,直到找到满足需要的服务,查找结果是一系列服务的集合;另一种是直接获取模式(Drill down Pattern),即通过唯一的关键字直接得到特定服务的描述信息,其查找结果是唯一的。(3)绑定(Binding)。服务请求方通过分析从注册服务器中得到的服务绑定信息,包括服务的访问路径、服务调用的参数、返回结果、传输协议、安全要求等,对自己的系统进行相应配置,进而远程调用服务提供者所提供的服务。
系统建设原则
1、扩展性
系统便于新业务的生成和实现其他系统与平台的连接。另外系统提供动态页面定制工具,能够有效的帮助运营方生成产品和服务页面,方便管理人员扩充分类目录等信息,并在权限管理、会员管理上有高度的灵活性。
2、保障性
通过详细注册资料的方式确保会员身份的可靠性。为了防止网上纠纷,将用户的互动过程信息以日志形式保存,以作为纠纷的原始依据。
4、扩充性
保证已有平台和系统的兼容性及对未来发展的适应性,使系统可在原有的基础升级改造和更新,并应当充分考虑技术进步因素的影响。
5、开放性
平台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今后可通过接口和其他平台或系统相连,在平台建设中充分考虑与外界信息系统交换的需求,保证既能满足基本功能的需要,又具有与外界系统进行信息交换与处理的能力。
6、安全性
在系统规划和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系统安全性问题,防止非法操作和恶意入侵造成系统灾难,给使用平台的机构和个人带来损失。
7、可靠性
平台提供365×24×7不间断服务,在系统规划和设计时充分考虑系统可靠性问题,采用备份方案或其它管理和技术手段提高系统可靠性,避免由于系统崩溃而造成灾难性后果。